close
2018-10-23 20:20

〔記者蔡淑媛/台中報導〕6歲郭小妹出生時,聽力篩檢發現先天性雙耳重度聽障,到了3歲還不會說話,以微創手術先在右耳裝設人工電子耳,半年後會說話了,語言表達逐漸恢復,去年健保開始給付重度聽障兒童單側電子耳,今年8月她再裝置左耳,聽得更清楚了,學習雙語、說中英文都很流利。

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人工電子耳中心主任何旭爵指出,新生兒有千之3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,原因包括遺傳、基因突變或不明原因,其中3分之1是雙耳重度聽損,要90分貝以上聲音才聽得到(正常為20至25分貝),必須裝置人工電子耳,輔助聽力可恢復與常人差不多。

微創手術傷口極小博客來網路書店博客來

先天性聽損大多是內耳的耳蝸聽神經細胞發育不良、缺失,造成聽障,先天性聽障兒即使是重度聽障,仍有殘餘聽力,利用人工電子兒(人工耳蝸)置入電極刺激,將聲波轉為電波,傳導到大腦,仍然能聽博客來網路書局得到,3歲前是兒童聽力、語言發展關鍵期,是黃金治療期,愈早裝置,效果愈好。

何旭爵說,傳統電子耳手術,耳後傷口有20公分,要在耳蝸穿洞置入電極,現在微創手術僅3公分,而且從耳蝸的自然孔「天窗」置入,減少內耳毛細胞聽神經的傷害,妥善保存殘存聽力,可待未來有更好醫療科技,改善聽力。

最晚6歲前要裝置

何旭爵說,電子耳手術約3、4小時,困難度也高,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太小,因而怯步,他提醒,人工電子耳最晚6歲前要裝置,否則大腦發育缺乏聽力刺激,一旦大腦皮質發育完成,即使聽得到,也無法辨識聽覺內容,曾有7歲小朋友手術後已經學不會說話。

健保給付單側裝設

人工電子耳一側要價百萬,去年7月健保開始給付重度聽障兒單側人工電子耳,讓許多孩子重拾單耳聽力,之後語言能力能恢復80%成效,但是聲音受方向性影響及噪音下聽不清楚等缺點,如果經濟許可,建議裝雙耳,語言能力可達90%以上。

何旭爵說,置入電極線必須跨越顏面神經到內耳的耳蝸,顏面神經麻痺、腦膜炎感染等風險,但都在千之1以下。


A1580907FDCF055B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hf51db51x 的頭像
    lhf51db51x

    賴明軒的好物分享部落格

    lhf51db51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